最高的智慧是什么?一言可以興邦,一語扭轉乾坤,這就是中華民族千萬年以來,傳承和發揚的大文化大智慧大格局大境界——大道和合大德通天!
如此高超如此超越的靈魂,把一切未知轉換成已知,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那便是從神話中來再到神話中去的中華文明大文化!
想想看,上下五千年前后一萬年的修煉,達到了什么高度?二百來年的修煉又是什么狀況!那不是班門弄斧小巫見大巫自不量力自欺欺人嗎?!
我說未來和未來的未來,是萬年以上根基上的未來,特朗普你也敢鸚鵡學舌現炒現賣嗎!
大道理
2025年1月25日13:24:47
【文/觀察者網 楊蓉】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簽署了一系列行政令,支持加大傳統能源開采,目標壓低國內油氣價格、減少對外國能源依賴、擴大能源出口。1月23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社論,警告特朗普這種“只看當下”的做法恐會與中國“押注未來”的綠色能源政策形成對比,“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
這篇社論開篇提到,過去三十年,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一直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占據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總量一半,但受綠色轉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等因素影響,中國的石油消費預計將要達峰。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卻宣布全國能源緊急狀態,扭轉拜登政府的“綠色議程”。
文章表示,從理論上講,這些舉措可能會導致石油供應過剩、價格下跌,但現實情況會更為復雜。
2024年8月29日,特朗普在美國密歇根州波特維爾一家鋼鐵廠講話,臺下有人舉著“鉆吧,寶貝,鉆吧”的口號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特朗普希望提高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量。他提名的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提出,到2028年,美國每天可多生產大約300萬桶石油當量??紤]到特朗普本人熱衷于向歐洲出口更多天然氣,彌補“貿易赤字”,甚至不惜以加征關稅為威脅,文章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天然氣產量也可能增加。
然而,《金融時報》認為,無論特朗普政府如何放松政府管制、利用公開言論發出信號,美國的石油產量仍然很難提高。
文章指出,當前美國石油產量達到每天1300萬桶的當量,已經創下任何國家的最高紀錄;美國目前大約75美元/桶的基準油價,也會讓石油公司沒什么動力加大鉆探——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石油公司需要油價達到65美元/桶才有利可圖,達到89美元/桶才足以證明大幅增產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美國的制裁政策和能源生產策略也可能導致其他主要產油國,而非美國在全球石油市場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剛剛離任的拜登政府本月對俄羅斯石油實施了新制裁,據估計,這可能會導致每天200萬桶石油從市場上消失。特朗普政府本周也威脅或對俄石油巨頭“加大制裁力度”,迫使俄和談。此外,從特朗普1.0的方針來看,新政府還將更嚴厲地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可能導致每天有以十萬桶計的伊朗石油退出市場。
《金融時報》分析,這將為沙特阿拉伯這個“調節生產國”提供“潛在的機會”?!熬哂兄S刺意味的是,特朗普的計劃可能會導致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而不是美國的石油公司,打開石油閥門。”事實上,特朗普23日也在達沃斯論壇上敦促沙特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降低原油價格。
文章稱,對特朗普來說,這可能為他實現地緣政治目標創造了余地,同時又不會推高油價。即使美國石油生產商最終不會大幅提高自己的產量,他們也會樂于看到特朗普采取行動刺激需求。但這也同時象征著特朗普政府“對遏制氣候變化努力的否定”。
在《金融時報》看來,雖然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同特朗普高喊“鉆吧,寶貝,鉆吧”(drill, baby, drill)口號的做法,都是出自減少對外國進口能源依賴或不希望依賴外國主導供應鏈、從不同角度出發的能源安全政策,但“中國的綠色能源轉型看起來像是押注未來,而美國則是押注現狀”。
“如果全球不大規模轉向使用綠色能源發電,(遏制氣候變化的)這些努力很難取得成功。”文章最后寫道,“特朗普的美國做出這樣的選擇或許有其務實的理由。但其后果可能是,美國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遏制全球變暖的生存之戰遭到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