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月25日電(記者周潤健)乙巳蛇年春節將至,除了在門上貼春聯、福字外,很多人還喜歡貼門神。這些或威武、或和善的門神,為新春佳節添上了別樣韻味。門神到底是何方神圣?貼門神有何講究?聽聽民俗專家怎么說。
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來華介紹,舊時,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習俗,意在驅邪、衛宅、招財、納吉等。時至今日,雖然貼門神的習俗遠不如以前興盛,但在一些鐘情傳統文化的家庭中,貼上門神像,仍然會是他們的“討喜之舉”。
門神是貼在門上的人物形象,并成對出現。在古代,宅門多分兩扇,貼門神時剛好一左一右。國人信仰門神的現象,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禮記》一書中記載的“五祀”,其中之一就是門神。南北朝時,門神由一人變成了兩人——神荼和郁壘,《山海經》中記載了二人懲處惡鬼的神話故事。到了唐代,神荼、郁壘這兩位神話人物換成了名將秦瓊和尉遲恭,并一直延續至今,是人們最熟悉的兩位門神,民間稱“武門神”,秦瓊也叫秦叔寶,尉遲恭也稱尉遲敬德。
民俗中,除武門神外,還設有文門神,代表人物有魏征、文天祥、海瑞、包拯等人,一般要貼在正堂屋及廂房的門上。此外,更為講究的還會再貼“福祿門神”,他們常是文官打扮,穿紅著綠,謂之“紅綠天官”。
貼門神有何講究?首先,門神不能貼反,要左右兩邊分別貼在兩扇門上,臉要相對,以秦瓊和尉遲恭為例,東邊為上,要貼秦瓊的像,西邊為下,再貼尉遲恭的像;其次,門神不能貼亂了,秦瓊只能和尉遲恭成對,神荼只能和郁壘一起;第三,門神通常一年一換,換下來的門神像不能隨意丟棄,最好是燒掉;第四,貼門神的時間一般是在除夕當天日落后至吃年夜飯之前,而且要在全家人到齊了以后再貼,這樣,每個人都能得到門神的庇佑。
“春節貼門神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意在增強歡度春節時團圓、快樂和吉祥氣氛的一種俗信,也是春節期間最具特色的習俗之一,里面有一些民間的禁忌和要求。因此,在貼門神時應該尊重傳統、心存敬畏,以虔誠的態度來對待這一習俗。”王來華說。
這個春節,你家會貼門神嗎?
海報制作:方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