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消息: 中國著名漢學專家、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白雙法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1月17日23點02分在太原與世長辭,享年76歲,獲得國務院批準以身披國旗下葬。
依照白老遺囑和遺愿,在山西太原下葬,已于2025年1月21日在天龍山最大殯儀廳一層長怡廳上午8:00舉行了吊唁告別儀式。
生平介紹:
白雙法,男,1949年4月生,河北省無極縣人。1968年應征入伍,歷任戰士、干事、科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等職。1989年退役時為上校軍銜。中共正式黨員,大專學歷。轉業后歷任山西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書記、院長辦公室主任兼掃盲研究所所長等職。現任太原師范學院漢字研究所所長,兼(香港)中華漢字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白雙法1966年在縣城重點中學畢業后,67 年底參軍,恰逢所在部隊在幾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新聞單位“支左”,有機會與許多著名人士、專家學者接觸。在“批判”他們的“舊思想”、“舊理論”過程中,結識了一些著名學者,并深得一些名人的真傳。從新兵開始,就參與了國家漢字改革的研究和探討。后來,由于工作需要,參與了國家高層的漢字簡化研究工作和《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征求意見等學術活動。
從軍人的角度參與學術,讓戰士聽明白還要同專家能對話,特別是要把深奧的學術理論與當時的部隊領導(多數為工農干部)來溝通,這種特殊的環境和工作任務,對其后來的研究成果起到了極大的“催化”作用。白雙法的漢字研究成果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深入淺出、文話白說。有個學者開玩笑:“老白是中國最大的‘賊’,把我們這些老家伙的東西都‘偷’了。”還有人評價:“我們多數學者是修鐵路、修高速、開鑿大運河,只管自己的事。但最后交叉在一起,沒法了。人家老白這研究是修‘立交橋’,把我們的矛盾都解決了!”
雙法字理的開創者
白雙法先生是漢字宮的制作者,雙法字理的開創者。 白雙法先生致力于中國漢字與傳統文化的研究30多年,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和創新的理念,尋本逆源,孜孜不倦,博采眾長,探索漢字造字規律,從研究漢字結構的演變中,解析漢字造字規律,融會貫通,深諳漢字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漢字及所承載的中國傳統文化造詣頗深。
他放眼世界,立足中國,以“有所不同”的中國文化思維方式兼容并包,積極吸取現代世界科技和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道術并舉,融會貫通,創造性的提出了獨具特色的“雙法字理”。其大道至簡的高度概括智慧、小而無內大而無外的立體太極思維方式、以不變應萬變的少而精的精髓學習法為漢字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傳承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白雙法先生制作的漢字宮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為國家和民族贏得崇高榮譽。漢字宮是根據白雙法教授獨創的“雙法字理”識字法理論精心編創而成,40個基本偏旁部首,198個象形字,3500個漢字,依據類聚現象,用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應用現代教學影視技術,拍攝成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大型兒童劇。全長共有720集,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部系統講述漢字故事的作品。該片曾經榮獲國家15重點課題研究成果獎及好萊塢國際電影電視節新星獎及最佳創意獎。
白雙法先生多年致力于中國漢字文化的研究,對中國文字文化造詣頗深,曾有多種著作,也出版了不少影視作品。
代表性論文包括《據理識字》、《成人教育初探》、《掃盲教材》、《師資水平測量》等。
代表性著作有《識字水平測量》、《一看就會》(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一猜就對》、《一念就懂》、《一用就通》、《雙法拼音教學法》(系列研究成果產品)、《雙法說字》(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科普電視和報刊欄目)、漢字宮字理繪涂冊(獲得省級科技計劃文化科普專項圖書)、漢字宮文典教學圖畫冊《圖說漢字》(獲得石家莊市科技計劃重點文化科普項目)等。
代表性影視《漢字宮》(720集大型電視藝術片)等。
大型電視藝術片《漢字宮》是根據語言文字專家白雙法獨創的“雙法字理識字法”理論精心編創的。 這種識字法源于傳統而又別于傳統識字法,它以200多個象形字為基礎,按照形意、音意兩種造字法,將相關的其它字衍生出來,發掘、梳理出了漢字的來龍去脈,讓漢字的學習變得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學有成效。
白雙法先生的逝世,是我國文字領域的重大損失。眾多學生對白雙法先生的離世悲痛萬分,謹以此詩送別白雙法先生,先生千古。
緬懷白師恩惠長
心懷天下清名揚
太極文心乾坤定
你我同沾文化光
——學生
中華漢字根文化
形意音意是雙法
傳承文化繼絕學
得遇盛世遍開花
——學生
漢字在全球開花
恭送恩師歸老家
文以載道字化人
傳承絕學響天涯
繼承遺志新家學
漢字事業放光華
——學生
沉痛哀悼 師恩永記
先生千古 早登極樂
——學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