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月21日電 農歷蛇年即將來臨,漫步在蘇州桃花塢大街,隨處可見喜慶祥和的年畫形象,濃郁的年味撲鼻而來。在附近雅致的樸園里,桃花塢木版年畫項目蘇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喬蘭蓉,正在制作一幅蛇年生肖年畫《巳時富貴》。
作品線條流暢、色彩鮮艷,兩條紅色靈蛇盤繞在黃色聚寶盆之上,一朵淡紫色牡丹掩映其中,壽桃、石榴、枝蔓等環繞在靈蛇四周,寓意生生不息、花開富貴、吉祥如意。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塢木版年畫因集聚于蘇州桃花塢大街區域,故得此名,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其制作方法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并繼承了明代“一版一色”的套印方法,創作過程需經過畫稿、刻版和套印三道主要工序。
自古以來,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創作題材豐富多樣,有祈福迎祥、驅兇避邪、時事風俗、戲曲故事等各類內容,在寄托人們美好愿景的同時,也記錄著社會變遷與時代風貌。
蘇州有句老話叫“無畫不年”,桃花塢木版年畫便是當地不可或缺的年俗元素。每逢春節,不少蘇州市民都會在家張貼色彩絢麗的年畫,祈福新年家宅平安和氣、幸福美滿,“和”“?!薄皦邸笔谴蠹页_x擇的年畫主題。
桃花塢木版年畫以其獨特的構圖和色彩,將節日氛圍感“拉滿”,讓大家在和諧美好的氛圍中慶佳節、賀團圓。
《一團和氣》是桃花塢年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年畫形象經過多個朝代的演變,形成了亦老亦幼等多身份集合體,表達著江南百姓對“和”的美好期待。很多蘇州人喜歡把它掛在家中,寓意和氣致祥。
1月8日,喬蘭蓉在制作木版年畫。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2006年,桃花塢木版年畫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隨著印刷及攝影技術的飛速發展,桃花塢木版年畫曾一度淡出人們的視野。
去年12月,春節申遺成功,桃花塢木版年畫亦包含其中。這讓喬蘭蓉等傳承人感到振奮不已。“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對優秀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力度,一批批傳統非遺項目正以嶄新的姿態回歸百姓生活?!眴烫m蓉感慨說。
1月8日,喬蘭蓉在觀看桃花塢木版年畫作品《一團和氣》。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作為年輕一代的傳承人,喬蘭蓉與同事們始終守正創新,以更加細膩的線條與淡雅的色彩,突破木版年畫的傳統主題和畫風,賦予其新內涵和新表達。他們還通過開設相關課程、舉辦特展、設計文創產品、與博物館合作等形式,讓傳統年畫更加貼近日常生活,吸引年輕人關注,順應時代發展。
臨近春節,蘇州市姑蘇區大儒巷38號的平江文化中心內一片熱鬧,不少游客在桃花塢木版年畫展示銷售中心一團和氣館中,體驗年畫制作過程,選購非遺文創產品,沉浸式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吧吣暌獊砹耍姨匾鈦碣I一些與生肖相關的年畫和趣味擺件,為家中增添喜慶和福氣。”市民杜女士說。
1月19日,游客在一團和氣館中體驗桃花塢木版年畫產品。新華社發
如今,蘇州在春節期間都會舉辦“年畫重回春節,過別樣姑蘇年”等相關非遺活動。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牽頭完成了桃花塢木版年畫相關作品的數據采集,各個平臺上線的桃花塢木版年畫數字作品,備受市場青睞。據統計,2024年相關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0%以上。
在生活中發現歡樂和美好,并將這些點滴感受融入設計,再通過作品把這份飽滿的情緒呈現給大眾,是在奔赴美好生活的時代浪潮中,年畫手工藝人需扮演的角色。桃花塢木版年畫如同一個個“時間膠囊”,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傳遞著樂觀、積極、向上的精氣神。
策劃:令偉家
統籌/海報:陳剛 劉雅萱
記者:林凱、朱筱、武瑩景
攝制:于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