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開始,山西各市的經濟工作會議陸續召開,為各地2025年經濟工作定好了大盤。記者整理總結了多市的2025經濟“干貨”,展望今年的發展藍圖。
大同 綜合運用政策手段精準促進消費
中國共產黨大同市第十六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于1月6日在大同舉行。
會議聽取和討論了大同市委書記張強受市委常委會委托作的工作報告,總結2024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
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全方位轉型,錨定“跨入第一方陣”總目標,深入實施“融入京津冀、打造橋頭堡”重大戰略,扎實推進轉型“四步走”,持續深耕“四大賽道”,努力建設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扎實基礎。
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的六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挖掘消費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努力穩定經濟增長。綜合運用財政、信貸、價格等政策手段,精準促進消費。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消費場景,營造公平消費環境。擴大有效投資,以超常規力度和手段抓好手續辦理和要素保障,加快推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投產達效。
二是持續深耕“四大賽道”,著力構建符合大同實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農業要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與頭部企業合作,推動更多高品質農副產品進入全國全球大市場。工業要堅持“以能為基、以算為核”,協同布局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生產性服務業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現代會展、中介咨詢等,扎實推進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生活性服務業要積極發展數字服務新業態,大力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不斷拓展吸納就業和改善民生的功能;非營利性服務業要側重民生領域,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要以非常之力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把大同旅游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
三是多級協同聯動,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強化改革支撐,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強化開放支撐,擴大大同的國際影響力。強化創新支撐,促進更多優質科技成果產業化。強化人才支撐,吸引各類人才助力大同發展。強化平臺支撐,統籌推進“一谷三園”建設,梯次培育壯大特色專業鎮。強化環境支撐,建設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的法治環境、誠實的信用環境、完善的要素保障環境。強化主體支撐,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優勢互補、競相發展。強化縣域支撐,推動補齊縣域經濟短板,著力縮小城鄉差距。
四是緊盯重點領域,扎實做好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守穩重大風險“底線”,妥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緊盯金融領域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守住安全生產“紅線”,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守牢社會穩定“防線”,全面深化“楓橋經驗”大同實踐,深入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同建設。
五是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厚植生態底色。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打響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筑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水平。
六是加大保障力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穩就業保就業,加大穩崗補貼力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吸引更多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辦好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城市更新。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好兜底性保障政策。(記者 郭斌)
晉中 “九個協同發力”部署今年經濟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1月5日,中國共產黨晉中市委五屆九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九個協同發力”重點任務,為2025年發展指明了方向、繪就了藍圖。
2025年,晉中市委常委會將堅定扛牢重大使命任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156”戰略舉措,持續優化“五張牌”高質量發展、全方位轉型的五篇大文章,堅定工業立市、先進制造業強市、新質生產力興市,逐步構建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內在競爭力充分的體現晉中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統籌推進改革創新、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民生保障、安全穩定、管黨治黨等各項工作,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堅實基礎。
會議提出2025年經濟工作的“九個協同發力”重點任務。
一是提振消費與促進投資協同發力,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二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力,實施新質生產力培育計劃,做強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做優五百億級支柱產業集群,做大百億級成長性產業增長極,建設“晉創谷·晉中”創新驅動平臺。
三是盤活存量與擴大增量協同發力,堅定工業立市、先進制造業強市、新質生產力興市,數字賦能盤活存量,外招內育擴大增量,持續打造“百千萬”轉型項目和“十百千”工業企業“雙矩陣”。
四是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協同發力,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做大“2+9”開發區聯合體,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五是生態建設與綠色低碳協同發力,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六是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力,主動融入和服務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七是文物保護與文旅融合協同發力,全域、全季、全齡做好“文旅+”“+文旅”文章,實施“雙百”工程,揚優勢、強基礎、練內功,涵養生態、豐富業態、完善形態,把文旅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民生幸福產業。
八是民營經濟與營商環境協同發力,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培育壯大民營經濟,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九是民生兜底與安全穩定協同發力,全力推動民生事業協調發展,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記者 張楊)
晉城 十件大事,奮“晉”2025年
2025年1月3日,中國共產黨晉城市第八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晉城市委書記王震對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作出部署,并就抓好各項工作落實提出要求。
會議提出晉城市今年經濟工作重點要抓好“十件大事”:
一是以更大力度推動產業轉型,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堅持以光機電牽引轉型、以能源支撐轉型、以數字賦能轉型、以消費促進轉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是以更大力度發展文旅康養,堅持全市域布局、全鏈條推動、全要素保障、全齡化康養、全方位宣傳,堅定不移將文旅康養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民生幸福產業。
三是以更大力度強化項目支撐,系統謀劃項目,高效推進項目,創新招商模式,推動開發區提檔升級,用好產業鏈、專業鎮等重要抓手,緊盯重大牽引性項目,不斷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后勁。
四是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創新,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強化創新生態建設,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五是以更大力度促進城鄉融合,提升中心城市能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努力實現城鄉雙向賦能、共同繁榮。
六是以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抓好國評省考,持續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不斷擦亮“晉心服務”品牌,大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常態化開展專項整治,全力打造“全省最優、全國一流”營商環境。
七是以更大力度建設美麗晉城,鞏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擦亮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八是以更大力度增進民生福祉,突出就業優先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市,全力建設健康晉城,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牽腸掛肚的問題。
九是以更大力度加強社會治理,夯實基層基礎,強化賦能增效,多元化解矛盾,傾心為民服務,奮力打造社會治理現代化晉城樣板。
十是以更大力度防風險保安全,堅決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統籌抓好其他各領域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記者 李吉毅)
長治 做好“綠色能源+”和綠電大文章
中國共產黨長治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于日前召開。會議聽取和討論了長治市委書記丁小強受市委常委會委托作的工作報告,總結2024年長治全市的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
會議提出了長治今年經濟工作的八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大力推動產業轉型。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支持煤焦冶電等企業推進設備更新、標準升級和產品迭代。推動戰新產業培育壯大,進一步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壯大光電、光伏、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積極布局未來產業。推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聚焦“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科技含量、質量水平、品牌價值。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堅持體系化統籌、項目化推進、標準化打造、智慧化提升、主題化引流、精細化服務、網絡化宣傳,提高長治文旅知名度、美譽度。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壯大,加快培育信創、電子信息、大數據等數字產業,不斷拓展數實融合應用場景。
二是縱深推進能源革命。加快煤礦智能化、綠色化建設,促進煤電行業提質增效,因地制宜推動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特色化發展。加強煤炭分質分級利用,提高煤炭洗選率,推動煤炭產銷儲運一體化。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設,推進風電光伏規模開發,推動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低碳零碳園區,做好“綠色能源+”和綠電大文章。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暢通資本、數據、技術等要素流動。開展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擴大開放通道,建強開放平臺,推深京長對口合作,積極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中原城市群等國家戰略,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加快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四是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堅持用現代化理念規劃、建設、管理城市,圍繞一體化、緊湊化、韌性化、生態化、精美化,持續增強城市的承載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打造干凈整潔、規范有序、文明安全的現代化城市。堅持規劃引領,建立城市建設“五個統一”機制,統籌推進“一城四區”融合發展,加快打造“1+7”上黨城鎮群。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高質量建設濱湖新區,著力補齊社區功能、配套服務、公共設施、管理體制等短板弱項。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鄉鎮面貌改善,優化縣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五是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堅決扛起穩糧保供政治責任,堅持品質、品牌、誠信,做好“土特產”文章,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面推進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持續完善“四好農村路”體系,常態化推進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讓廣大鄉村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和和美美。
六是扎實做好生態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城市備用水源地建設,一體推進濁漳河、沁河控污、調水、清淤、暢通、添綠、增產,謀劃建設濁漳河、沁河“生態走廊”。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兩山兩河一湖三泉域”生態修復治理,使青山常在、碧水長流、空氣常新。
七是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持續抓好重點群體就業,統籌做好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工作,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是堅決維護安全穩定。認真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深入實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有效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人民調解挺在前面,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長治。(記者 張文舉)
陽泉 打造全省“對外開放大通道”樞紐節點
近日,陽泉市經濟工作會議舉行,總結了2024年全市的經濟工作,分析了當前的經濟形勢,部署了2025年的經濟工作,并提出今年要重點抓好九個方面重點任務。
會議指出,2024年陽泉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前低后升、逐月逐季恢復向好態勢,新質生產力集聚壯大,投資消費加速發力,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改革開放動能強勁,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的九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穩盤固基,鞏固恢復向好態勢。堅持一二三產協同發力。穩住一產基礎地位,發揮二產主導作用,提升三產支撐能力。
二是突破攻堅,擴大有效消費和投資。深入推進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不斷豐富消費場景,打造更優消費環境,大力提振消費。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行動”,滾動開展“三個一批”“看述評”等活動,加快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產業和重要民生項目,擴大有效投資。
三是聚焦轉型,持續壯大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煤炭綠色開采、煤礦智能化建設,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責任。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拓展城市大腦平臺功能,深化數智新城建設。
四是改革創新,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建立“一帶二”開發區聯動發展機制,強化資源共享和要素互補,高標準推進省級轉型綜改示范區建設,持續深化開發區改革。
五是擴大開放,拓寬高質量發展新空間。實施開放格局重塑戰略,落實山西中部城市群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承接東部地區產業、人才、要素外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全省“對外開放大通道”樞紐節點。
六是城鄉融合,加快建設城鄉一體共同富裕的市域樣板。堅持新城提質和老城更新同步發力,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級。
七是向綠而行,加快促進綠色低碳轉型。有序實施碳達峰陽泉行動,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之以恒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八是保障民生,辦好惠民利民實事。統籌做好醫療、社保、養老等工作,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九是兜牢底線,不斷筑牢安全發展屏障。有效防范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陽泉。(記者 溫麗芳)
運城 擦亮國寶第一市金字招牌
1月8日,中國共產黨運城市第五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市委書記儲祥好受市委常委會委托作的工作報告,總結2024年全市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任務。會議強調,運城今年的經濟工作,將圍繞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六個方面發力。
一是瞄準產業項目引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打造產業轉移優先承接門戶,按照省“項目建設年”行動要求,搶抓新一輪產業轉移重大機遇,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積極開展敲門招商、產業鏈招商、“飛地”招商,以項目建設之“進”支撐經濟發展之“穩”。
二是瞄準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產業能級。加快推動鋼鐵、焦化等傳統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持續打造“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培育壯大光機電、低空經濟等戰新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數字經濟等未來產業,積極發展冰雪經濟、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三是瞄準縣域經濟發展,夯實底盤支撐。抓好優勢主導產業培育,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工業重鎮、商貿強鎮、農業大鎮、文旅名鎮,引領縣域產業集鏈成群。支持有條件的縣域率先冒尖,加快形成強縣引領、競相爭先、協同共進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學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四是瞄準文化傳承創新,激發生機活力。堅持保護第一、注重活化利用,擦亮國寶第一市金字招牌,以文引流、以旅聚勢、以商增值,積極發展文創、文博、文化演藝等產業,解決好“人氣、特色、高端”三大問題,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
五是瞄準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內生動力。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抓好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推進省級轉型綜改示范區建設,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主動融入京津冀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發揮好鹽湖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功能,加快跨境電商綜試區、B型保稅物流中心等平臺建設,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
六是瞄準民生福祉改善,增添群眾笑容。圍繞打造富裕文明幸福的好運之城,用心用情做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社保、住房等工作。聚焦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抓好中央和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強力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運城。(記者 胡增春)
朔州 激發消費潛能,壯大生態文旅
1月8日,中國共產黨朔州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朔州市委書記王帥紅作《工作報告》。
2024年,朔州市委全面深化創新驅動,縱深推進能源革命,扎實推進轉型綜改,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該市加快煤炭智能綠色開采,持續提升煤炭增產保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省定13座智能化煤礦建設全部完成,先進產能達到97%。推動煤炭和煤電一體化,平朔安太堡2× 35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開始試運行。加快推動煤電機組“三改聯動”,80萬千瓦改造任務全部完成。推動煤電和新能源一體化,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3.26%,超省定目標1.6個百分點。加快推進中國電建懷仁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
會議指出,當前,朔州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改革開放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扎實有力,為今后一個時期發展創造了基礎、創造了機遇、創造了優勢。今年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大力學習和弘揚右玉精神,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全方位轉型,聚焦使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擴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的七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勇擔使命任務,全面深化創新驅動,縱深推進能源革命,扎實推進轉型綜改,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
二是全面擴大需求,擴大有效投資,激發消費潛能,壯大生態文旅,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是堅持改革開放,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打造開放型經濟體系,打造高標準市場體系,激活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四是踐行“千萬工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兜牢高質量發展的“三農”基礎。
五是增進民生福祉,保障就業增收,提升公共服務,辦好民生實事,共享高質量發展的奮斗成果。
六是踐行“兩山”理論,加強生態治理,推進污染防治,堅持綠色發展,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七是統籌發展安全,防范風險隱患,保障安全生產,保障社會穩定,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堅固底板。(記者 劉俊卿)
呂梁 讓1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火起來
1月9日,中國共產黨呂梁市委五屆九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在離石召開。此次會議總結了2024年呂梁市全年經濟工作,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規劃了2025年呂梁經濟高質量發展藍圖。2025年,呂梁市全年經濟工作的主題仍然是轉型發展、能源革命、生態建設、鄉村振興、民生改善、安全發展“六位一體”。
會議上提出來呂梁市2025年重點推進的大事要事:
持續推進“985”重點產業鏈建設,不斷強化鏈主引領、鏈核培育、鏈上協作,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和重大項目建設,牽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構筑多元支撐的產業格局。
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夯實煤炭穩產穩供基礎,加快建設智能化礦井,推進焦化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提升煤化工行業規模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培育壯大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持續推進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積極推進勘探開發,支持天然氣提氦制氫項目發展壯大。
著力加快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推進關鍵技術研發,降低制儲運各環節成本,拓展工業領域應用場景,持之以恒打造“北方氫能產業基地”。
充分發揮“晉創谷·呂梁”創新引領作用,加快完善配套功能,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孵化培育一批高水平創新企業,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集聚區。
做強呂梁經開區省級轉型綜改示范區,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圍繞氫能、智能制造、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優勢。
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創造更多機會。
持續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祁離高速全面復工,開工建設一批國省道改線工程,完成“四好農村路”年度建設任務,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積極推進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持續做強重點旅游景區,力爭完成磧口古鎮5A級景區創建,加快推進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項目建設,加快完善北武當山景區基礎設施。持續打造百里黃河文化旅游帶,完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配套設施,開展特色活動,加強宣傳推介,打造呂梁文旅靚麗新名片。
讓1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火起來,持續推進重點村打造提升,抓好產品開發和運營管理,完善聯農益農機制,促進文旅康養融合發展。
完成“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加快在建工程進度,加強全過程監管,推動省定項目年內全部竣工、整體達效。持續推進中部縣域小水網工程,加快調蓄水庫和管線工程建設,強化要素保障,確保項目開工一批、建成一批、達效一批。
持續推進呂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確保39個項目年底前全部完工,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實施縣城公共設施提升工程,支持常住人口10萬人以上的縣城在道路、水利、民生等領域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加快補齊公共基礎設施短板,抓好環境整治,提升綜合承載能力。
聚力打造高品質消費場景,加快商業綜合體建設和步行街、重點商圈改造,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激發消費潛力活力。
加快中心城區更新改造和管理體制改革,加力推進老舊小區、老舊片區和城中村改造,持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立職責清晰、運行順暢的中心城區管理體制。
加快呂梁新區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落實呂梁市委市政府《關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持續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補齊安全領域短板,加快礦山領域設備迭代升級,完善消防基礎設施,高質量完成防洪能力提升工程。(記者 王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