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
你部關于報請批準《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請示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自然資源部組織起草的《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國家級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是京津冀地區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請認真組織實施。《規劃》實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部署,支撐京津冀建成世界一流城市群,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二、筑牢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到2035年,京津冀地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433.99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8224.44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4.23萬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0.14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不少于40%;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國家下達任務;用水總量不超過國家下達指標。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劃定地質災害、洪澇、森林防火等風險控制線,落實戰略性礦產資源、歷史文化保護等安全保障空間,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
三、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構建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空間格局,深化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和綜合承載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黃河流域、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等區域重大戰略地區的協同聯動。
四、系統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支撐首都功能區域優化布局。北京市立足“四個中心”建設,加強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結合,推進城市功能重組優化,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對首都功能的服務保障能力。天津市加強濱海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的協同聯動,加強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提升對外開放門戶功能。河北雄安新區著力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功能。河北省發揮環京地區優勢,以及生態、礦產、港口、海洋等特色資源優勢,強化支撐區域產業鏈創新鏈構建、農產品供應保障、能源保供、生態環境優化、文旅康養服務等功能,以石家莊市輻射帶動冀南地區加強與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區的協同聯動。京津冀三省市加強對重點交界地區的空間統籌和聯合管控。鞏固黃淮海平原農產品主產區,夯實華北糧倉空間基礎。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環京地區重點推動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發揮農產品就近保障功能,支持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生豬和奶牛養殖、海洋牧場等,提升區域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縣域統籌推動城鄉融合,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布局,支持鄉村振興。筑牢華北生態屏障,保障京津冀地區生態安全。推進北方防沙帶建設,提升燕山—太行山等地區水源涵養功能,改善重要河湖濕地水生態,加大渤海灣綜合整治力度,協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強化現代化基礎設施對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建設都市圈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打造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完善區域一體化公路交通網絡和物流網絡布局,完善水利基礎設施配置,構建多水源供水網絡。增強區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安全韌性,統籌協調區域和城市防洪排澇功能,提高海河流域河道行洪能力,強化蓄滯洪區規劃管控,加強城市內外河湖水系銜接,構建海岸帶綜合防護體系,平急結合優化防災減災救災資源的區域布局。整體保護區域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打造高品質休閑游憩空間,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展現京畿特色文化底蘊。
五、維護規劃嚴肅性權威性。《規劃》是對京津冀地區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區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是有關地方各級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依據,必須嚴格執行。要自覺接受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約束,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對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用地用海、未批先建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嚴肅查處。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健全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將規劃評估結果作為規劃實施監督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做好規劃實施保障。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將《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重點任務等納入有關地方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加快形成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強化對水利、交通、能源、農業、信息、市政等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軍事設施、生態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林業草原等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協調解決矛盾問題,合理優化空間布局。京津冀三省市要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作用,加強對跨省域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統籌協調,強化對交界地區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傳導要求。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的要求,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網絡,提高空間治理數字化水平。自然資源部要會同有關方面根據職責分工,密切協調配合,加強指導、監督和評估,確保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多規合一”改革的決策部署,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項要及時請示報告。
國務院
2025年1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國務院關于《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東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佛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西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西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烏魯木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拉薩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常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無錫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貴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銀川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哈爾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昆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太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長沙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廈門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長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南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秦皇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湖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呼和浩特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海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南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寧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大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沈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西藏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河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甘肅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河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內蒙古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青海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貴州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吉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湖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福建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山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江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海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國務院關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