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清華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企業國有資產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共有28人次發言。現根據會議發言情況,將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的主要意見整理如下。
出席人員普遍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部署實施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國有企業規模實力和質量效益顯著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貢獻。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對企業國有資產法實施情況開展檢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依法推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于提高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法治化水平,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家充分肯定執法檢查組的工作,普遍贊成執法檢查報告,希望國務院及其有關機構、部門認真研究處理,切實加強和改進法律實施各項工作。大家強調,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健全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審議中,大家還提出了一些具體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提升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管理效能
有些出席人員認為,提高國企治理效能,關鍵在于處理好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機制,明確股東、選好董事,切實解決股東沒有真正到位的問題,發揮好專業出資人機構作用,確保出資人原則執行到位。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深化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改革,應進一步明確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授權的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在不同類型國有企業中的具體職責和權限:對國有獨資企業,應明確出資人在戰略規劃、重大投資決策、重要人事任免等方面職責權限;對國有控股企業,應明確出資人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包括股東會的運行情況、董事的選聘和監督方式、在董事會決策中的表決權行使方式、對管理層的監督方式等;對國有參股企業,應明確出資人參與企業經營決策范圍和方式,包括重大決策提議權、知情權保障等。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應結合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資本劃入社?;鸨壤?,既有利于實現股權結構適度多元,提升股權管理效能,又能更好體現國有資本全民所有屬性。有的出席人員建議,應加強國務院國資委與地方國資委之間、國資委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溝通協調、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更好形成工作合力。
二、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體系
有些出席人員認為,應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督機制,建立健全更加科學、有效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加強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的協同配合,提高企業透明度,明確信息披露要求,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媒體、審計、紀檢監察等外部監督力量;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實時監控國有資產的運營狀況,加強對政府平臺公司債務風險的管理,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進一步完善責任追究機制,明確相關責任人員出現國有資產流失、違規經營等情況的具體責任。有的出席人員認為,應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國有資產考核體系,實行分類監管、分類考核,提高中長期考核比重,引導國資國企更加注重內在價值、長期價值。改進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評,研究建立分級定價機制和投資后可持續風險管理評估機制,不僅看資產增值情況,也應看資產有無閑置、浪費問題。有的出席人員認為,國有企業在數字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些地方成立國有數據企業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對這類國有企業應重視數據風險和國有資產安全問題,加強預研預判,強化監管引導。有的出席人員建議,高度重視規模不斷擴大的國(境)外國有資產,摸清底數、加強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的出席人員建議,推動國有資產監管信息平臺建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及時掌握國有資產運營狀況和變化趨勢,實現對國有企業資產動態監測和信息化管理。
三、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有些出席人員認為,應提升董事會建設和運行質量,無論是股權董事、外部董事還是獨立董事,都應鼓勵其基于自身知識和判斷發表意見,推動董事會科學高效決策;外部董事應增加專家學者、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人員,以發揮“決策專家、經營顧問”的作用。有的出席人員提出,應將黨管干部原則和市場化選聘人才有機結合起來,選任國企干部除了符合“德”、“勤”、“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能”和“績”方面也應符合行業發展特點和企業經營管理需要,科學確定任職資格、考核評價和任期規定,提高國企經營管理者的專業化水平,保持任職穩定性。有的出席人員認為,國有企業職工民主管理作用發揮不夠,工會組織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弱化,相關部門應對國有企業民主管理工作進行專項調研,進一步摸清情況、找準問題,切實抓好國有企業民主管理工作。
四、提高國有企業發展質量
有些出席人員認為,應加大對國企產業布局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引導,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集中。有些出席人員認為,一些國有企業承擔的科研項目,由于科研管理和經費管理改革不到位,難以發揮自身在創新方面優勢,一些企業創新意識不強,申請到科研項目組織落實不力,應在課題研究、費用撥付等方面為國企提供更加寬松創新環境,用更加有效的引導考核激勵機制督促國企提升創新意識,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民營企業的聯動,真正發揮國有企業在創新方面的主力軍作用。有的出席人員建議,尊重市場規律來管理處置不良國有資產,通過關停企業、轉讓股權等多種方式,加快國有企業落后產能和不良資產的清理處置工作。
五、完善配套法律法規
有的出席人員建議,企業國有資產法修改應做好與民法典、公司法、證券法、審計法等法律之間的協調銜接,根據黨中央對深化國資國業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職責,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職責,國有企業監事會職責,鼓勵創新、盡職免責容錯糾錯機制等方面內容,有關部門應健全完善配套法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