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自古至今,汾河都是作為太原最美的地標立于兩山之間,孕育著太原市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晉陽湖已經成為太原市擁有源頭活水的一泓清池。
晉陽湖作為太原市數一數二的生態景觀,不僅了晉源生態區的形成,也促進了太原旅游業的發展。
盡管汾河和晉陽湖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調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在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 生態用水量不足,水系連通性較弱,河流水系功能較為單一等。
如今,隨著 城市水系統綜合提升工程的進行,這樣的問題將得到改善!
01
早在2022年11月,官方公布的《太原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整治方案:實施晉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將實現晉陽湖-汾河河湖水系連通。以河湖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研究為依托,實施汾河流域、晉陽湖保護與修復、“九河” 上游生態治理和修復等工程,取得雙水源修復生態新突破。
同年3月,《晉陽湖“湖河聯通”工程規劃方案》出爐,該方案中的規劃范圍: 北起晉陽湖公園用地邊界,南至蒙山大街,西起晉陽湖公園用地邊界,東至晉陽里用地邊界,工程總用地41.1公頃。
接著在2024年3月,官方再次發布了 《山西省太原市晉陽湖水系連通工程(一期)—晉陽湖北側引水工程、風峪河補水工程監理招標公告》, 項目位于太原市晉源區,晉陽湖北側。引水工程在西干渠引渠西岸新建一處進水口,進水口采用進水閘帶涵,閘前布置攔污格柵。
02
終于在近日,晉陽湖水系連通工程迎來了重磅進展,官方發布了該項目的施工招標計劃公告。
晉陽湖范圍內水系連通工程范圍,即晉陽湖與風峪河、西干渠、清水河、河西南部退水渠及清水河和明太原城護城河連通;風峪河治理范圍為出山口至入汾口全長約8.8km;清水河起點為風峪河南岸倒虹吸,終點至迎賓路以南全長約6.5km;河西南部退水渠起點為風峪河,終點至迎賓路以南,全長約 6.4km。
工程建設規模:
1、晉陽湖北側引水工程
在晉陽湖東北側西干渠新建控制閘1座,埋設DN2000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將西千渠的水沿著晉陽湖北側引致湖的西北角。
2、晉陽湖與風峪河連通工程
在晉陽湖和風峪河之間利用晉陽湖南部已建退水箱涵經清水河連通,對清水河進行倒虹改造。
3、晉陽湖與西千渠連通工程
晉陽湖經風峪河與西千渠連通,其中風峪河和西干渠采用平交連通方案,在南堤上設置1座控制閘。灌溉期,西干渠上游來水可全部或部分通過晉陽湖一風峪河,流向下游的西干渠,使晉陽湖達到充分、全面換水的目的。
4、晉陽湖與清水河連通工程
晉陽湖經風峪河與清水河連通,其中風峪河和清水河采用平交連通方案,在風峪河南堤(樁號F6+180)上設置1座控制閘。
5、晉陽湖與南部退水渠連通工程
晉陽湖經風峪河與南部退水渠連通,其中風峪河和南部退水渠河采用平交連通方案,在風峪河南堤(樁號F6+580)上設置1座控制閘。
6、風峪河蓄水工程
1)全槽蓄水:開化溝下游 900m 至入汾口新建3座液壓壩,形成長 5km蓄水區(含汾河三期回水)。蓄水面積約 25.8萬m',蓄水量約 69 萬㎡。
2)溪流跌水:出山口至全槽蓄水末端建設為3.8km的溪流跌水景觀。溪流主槽寬10~20m,共布置跌水堰 22座,蓄水面積約 2.2萬m',蓄水量約 1.7萬㎡。
7、風峪河補水工程
風峪河蓄水量約為 70.7萬㎡,補水考慮從晉陽湖西南角引水至治理始端(出山口)的溪流小主槽內。新建補水泵站1座(流量暫定為 0.2m/s),補水管采用 DN600PE管,管線長約 4. 6km。
8、清水河蓄水工程
清水河河道內布置6座鋼壩閘,形成6.5km 長蓄水區,蓄水面積約4.6萬m,蓄水量約4.3萬m。
9、清水河與護城河連通工程
1)明太原縣城護城河蓄水量約為 11萬㎡,補水考慮從明太原縣城東北角清水河提水至明太原縣城高位西北
角護城河內。新建補水泵站1座(流量暫定為 0.2m'/s),補水管采用 DN450 無縫鋼管,管線長約 1.8km。
2)在明太原縣城東南角護城河與清水河之間新開底寬 7m 連通渠,長約 170m。連通渠渠首設置鋼壩閘1座,閘門高 1.5m、寬 7m。
10、南部退水渠蓄水工程
退水渠內布置4座鋼壩閘,形成6.4km長蓄水區蓄水面積約4.9萬m,蓄水量約3.9萬m。
工程主要內容為新建控制閘1座,引水管長約 1200m,新建鋼壩閘14座,風峪河蓄水長約8.8km,新建液壓壩3座,風峪河補水管線長約 4.6km,清水河蓄水長6.5km,南部退水渠蓄水長 6.4km,新建 7m 寬連通渠長約 170m,提水管線長約1.8km,新建泵站2座等。
項目總投資 38530.45萬元,資金來源全部為晉源區政府。 建設工期3年。
03
目前,晉陽湖入湖的補水水源為地表水,來自汾河干流上游段的汾河水庫,經汾河二庫調蓄后,由汾河一壩西干渠引入。
所以,“河湖水系連通”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仍采用西干渠來水,另一方面利用引黃水補水。
通過太原市都市圈供水方案西山供水工程,引黃河水至冶峪河,將冶峪河與晉陽湖一期連通,使引黃水穿湖而過,從湖東南角退水箱涵退水至風峪河,再由風峪河流至汾河一壩西干渠。
最后,通過“河湖連通”使晉陽湖的水“活”起來。
晉陽湖景區(公園)二期、三期工程將利用城南污水處理廠中水和雨洪資源補水。
二期濕地公園承接匯集二期范圍雨水資源和由三期轉輸而來的雨洪資源,利用濕地予以緩沖調蓄并對雨洪水質進行凈化后,與晉陽湖連通,向晉陽湖補充雨洪資源。
三期濕地公園利用截洪溝體系匯集上游流域雨水資源,設置旁通式雨洪調蓄池對雨洪資源進行調蓄緩滯,利用下游人工濕地對雨洪水質進行凈化后,接入二期水系水體。
晉陽湖二期、三期工程分布圖
未來晉陽湖將發展成為山湖一體的生態之湖,構建山、湖、河、濕地、綠地多要素交織的大生態網絡。
不僅如此,太原市目前也正在陸續實施了 “水韻太原”九河生態復流工程、中部城市群入汾水質提升工程等重點項目。
晉陽湖與汾河的水系連通工程的建成,不僅將改善晉陽湖生態環境,延伸和提升晉陽湖水體功能,也將改變周邊區域建設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我們期待著太原再造“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藍天常在、城入畫屏”的錦繡美景!